卡记咪开发日志 - Day 3

Jun 25, 2025
kajimi-home

今天完成了卡记咪的界面交互demo。仅用 3 天就写了 2 万多行代码,20 多个 Features,40 多次提交。当然是借助 AI 啦。每一行都由 AI 编码,它就像是我招聘的一个前端工程师一样,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这些任务。不得不说,"前端已死",前端从业人员赶紧转行 AI 鼓励师吧。

我设想的卡记咪,应该是一个交互体验更好的 Anki,使用更加现代的UI,更加便捷的交互,最重要的是拥有更好的记忆效果。

我会这么用它,每天花 77 分钟打开这个应用,它精准的告诉我要去复习哪些卡片,它会在最佳的复习时间点提醒我。看着复习进度条慢慢填满,感受自己在推进,当进度条完全填满时,享受那种我已准备充分的安全感。

它应该还有一个反思机制,机械的重复容易让人走神分心,反思机制就是要让你主动回忆并验证你真的记住了刚才刷过的卡片吗。具体怎么做这个反思机制,我还没想好。最终版的卡记咪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让记忆变得更简单,只要你跟着它的节奏去复习卡片,你就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记忆目标。

要做一个真正有用的卡片记忆工具并不简单,特别是做的过程不断冒出的想法在遮蔽最重要的事情。

要不给儿子做个卡片集,上面有 PVZ 中的角色图片,有名字,有发音,让他学几句英语,了解所有植物的英语名称。

要不给自己做个卡片集,上面有 Harry Potter 系列所有的角色图片,方便去回味那些角色的性格与故事。

要不加一个支持 HTML 渲染的内容块,可以用于演示交互性内容。

要不加个画板、加个录音、加个视频播放、加个代码渲染、加个......

最初的目标把我拉了回来,我需要在 2 周内完成一个可用于测试遗忘曲线机制效果的App。我必须抓住最重要点:怎样才能让记忆过程变得高效。这个点我还没想清楚,明天开始想,先不谈它,到时再开一篇日志来分享。

还有一个也很重要的点,卡片数据格式的定义和用户交互记录如何存储,前者关乎我如何准备卡片集,后者关乎我如何实现复习任务组织和提醒。

有趣的灵魂也需要一个好看的皮囊,也许这就是前端工程师的价值。

https://shelchin.com/posts/feed.xml